發展高科技 實現產業化
科技讓駕考更美好
科技讓駕考更美好
企業在高速的發展,企業相關機構不全,人力資源不足是國華當前最大的瓶頸和迫切需要研究、攻克的課題。我司現在各個部門人力資源都捉襟見肘,迅速的補充新鮮的血液,增加力量,非常的迫切,即使迅速的“招兵買馬”到位,能不能“立竿見影”起到人盡其用的效果,對于行業現狀及個體的業務素質培養周期來講不會“馬上管用”。屆時,面對復雜而尖銳的問題,我們這么解決呢?我想在一方面積極補充新鮮血液的同時,轉變觀念、提高現有人員工作效率和協調能力非常必要,也是唯一最有效,最現實的“破題、立新、跨越、突圍”的良藥。大家甚至,我們現有人員,個體業務素質已經非常優秀,但是為什么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呢?創造出,符合實際的業績呢?我想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發展太快導致的,比如技術資源整合不科學,拖了全公司的后腿,特別是工程的后退。同時也有溝通力不強、協調能力低下、溝通渠道不優等方面造成的。
現在公司著力建設技術研發中心,提供強大的智力資源給公司各個部門服務;建立健全溝通渠道,搭建人才隊伍培養新平臺,從“自我成才”到科學培養現實人才隊伍培養計劃,努力構建“引進來、留得住、用得上、發展好”的用人機制和用人標準。讓員工和企業共成長,也要讓員工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國華現在人力資源的瓶頸主要是工程安裝調試人員的瓶頸,我們現在工程隊伍,業務素質已經非常優秀,工作作風非常優良,但是我們還缺少有效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大多也不具備思考能力和協調能力。這就是我想說的“工程師是科學家,也是藝術家和思想家。”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曾經提出過這樣的一段感言。不錯,工程師是利用自然科學來創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質的也是思想上的。許多不朽的工程,偉大的發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術方案,許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們的瑰麗,而作為工程師則更應該看到設計的靈魂。因此我們應該深入的理解“工程師也是藝術家和思想家”。
工程設計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也是工程師思想的結晶。一部精密的機械設備,一組高效而又健壯的程序,一個復雜而又無懈可擊的電路,一幢宏偉而又炫麗輝煌的建筑,這些都反映著一些杰出工程師的思想和靈魂,有時你甚至會認為他們的生命已經融入到設計中。成為一個杰出工程師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熱愛自己的職業”。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優秀的工程師都是從小作為其愛好者的。愛好不僅要體現在行動中更要深入內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許多人問:“每天應該花多長時間在學習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會換來一份收獲,但作為工程師和科學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賽誰花的時間最多,而是看誰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為一個學生坐在自習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時的書就是“勤奮”,也可能比呆在寢室里的學生還要“懶惰”。也就是說“勤奮”是大腦的勤奮,而不是身體和和形式上的勤奮?;叵霃臉I多年職業生涯,“走過了南北西東,也到過許多名城”生活圈子和工作圈子大多是科研人員,交往的同時也發現了很多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有很多人做不到“科學與藝術和思想的共鳴”。也有很多科研人員非常卓越,那就是他們做到了“三合一”。
一次別人問我你每天花多長時間來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思考。”不夸張的說過去很多技術構想都是在夢境中誕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時候、上班的路上、吃飯的時候甚至和別人談話的空閑瞬間都有可能誕生靈感。當然一個非技術專業畢業生熱愛“技術工程”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領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學中的美感。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從科學的常識到科學的精神都會滲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師安排答辯的順序,盡管這位老師在其領域寫了很多的書也在所謂“理論領域”有很多建樹,單從他安排這樣一個簡單的順序來看,他并不是個理論很高的人。因為在我看來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極低的。換句話說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沒有科學的精神可言。一個工程師和科學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師和科學家。這個問題引出后我們要提到的是培養自己的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習慣,深度和廣度,以及思維方式和思維素材的選取。成為一個工程師確實有很多品質是天生的和決定性的,學校的培養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輔助措施。每個人的思維著眼點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從小就會將注意放在自然科學之上,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來的工程師。比如一個10歲的小學生看到一幢大樓,他會馬上考慮大樓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節一節接起來的,那么高的大樓外墻的玻璃是如何安裝的。另一個孩子會想工程師真偉大,還會想到一些詩句來抒發內心的感受。顯然兩個孩子一個可能更適合作工程師另一個適合成為文學家。所以人們經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有些人的長處和思維方式在工程師職業中無法發揮,可中國教育的教條化卻無法讓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喜歡的專業。所以工程師和科學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師和科學家,而不是工作時和端起書本時才是。很多學生很努力的去學習,可一直無法入門就是這個原因。當拿起書本時發現一個問題或者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他們會努力的解決,可放下書本就不會再自己提出問題和獨立的思考了。
我從來不認為中國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書本、試卷、分數、所謂的答案都是教條的,就好象一條生產線給每個經過其中的學生蓋上一個學歷的烙印。將創造性和個人的特長統統抹殺,再加上長期以來的教育大躍進和人才評定標準的偏差,無數天才失去了發展機會。本來沒有那么多的教育資源卻非要擴招--掃盲。將大學教育至于尷尬境地,應屆生就業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請不要抱怨工作機會少,中國是非常缺乏工程師的呀!缺到讓很多公司開始“吶喊”的程度。工程師的缺乏又和應屆理工科畢業生的過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為學習成績好就能成為一個好的工程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學校的教育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我一直在倡議,在中國的高等教育理工類專業開設“美學專業、藝術鑒賞、社會學、西方禮儀學、哲學等等”。工程師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養成了一些很不好的習慣。比如思考深度不夠,和不會獨立思考。一個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題,能考試就OK嗎?自然科學好比一個花園,一些科學巨匠寫下了無數“不朽的文章”來描述它。數學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戲或者簡單的背誦有什么意義嗎?請問問自己你對這個“大花園”了解多少。你閉上眼睛能想象出這個花園的景象嗎?記得我曾問一個大四畢業設計的學生你物理學的怎么樣。他回答我“還好”,可又補充說“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隨筆可以寫出很多方程,驚訝的說我的記憶力真好。我說“我根本就沒背過公式”。因為我記得“花園”是什么樣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詞匯描述的“花園”我記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來。這才是理論,理論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思考問題要有深度,思維的深度是一種習慣。有些人總是喜歡點到為止,他甚至沒有意識到我還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為工程師和科學家要培養深邃的思考習慣。一些學生看到一道物理題,認為作對就好的人居多。可你是否發現了其中的內在聯系,甚至從考點中受到啟發。有很多高中學生喜歡做大量的習題,結果效果卻不理想。就是因為這些學生只是在“做題”,沒有付出更多的思考。中國的家長大多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不得給自己的孩子天天報班,學美術、學舞蹈、學英語、學各種東西,其實本意沒有錯,但是在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時候思想高度沒有達到,這也是導致“天下學子千千萬萬,成才之子寥寥無幾,荒謬而最殘酷的現實”,記得南方科大校長朱清時院士說過“要把南科大建成培養卓越人才的搖籃”。朱清時的話字里行間的透露出,偉大而卓越的科學家思想以及思考結構、思考能力是卓越人才多么重要的元素,所以工程師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進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工程師要重視實踐,自然科學不管發展到何時都離不開實驗和實踐。要談空洞的理論。很多人總是談一些空洞的理論,甚至錯誤的但還不以為然的理論。實踐可以提高對自然科學的認識甚至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觀,只有這種認識提高了才可能創造和應用有價值的理論。我們不要“玩弄理論”,但要重視理論。理論是思想,是認識,不是公式和文字。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重視理論。因為你是一個工程師,而不是一個愛好者。工程師要從整體到細節全面的把控你的工程。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錯誤的,工程師要將這樣的錯誤減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論和對工程對象的認識是必須的。一些人比較容易忽視理論,認為把東西做出來了就可以。當然是要把東西作出來,但我們最終是要掌握尖端的技術,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不可能象電子愛好者那樣拿過別人的圖紙來“制作”了事。IT技術發展迅速,理論的發展也非常迅速。我們一定要接受潮水般的新觀念和新技術,工程師必須有全面而又堅實的理論作為后盾。
我們學習信息技術就好比蓋一座大廈,我們可以很快掌握流行的開發工具和技術--可以蓋個比較高的大樓,可是沒有全面堅實的理論作為地基,是不可能蓋成摩天大廈的。而且理論體系一定要完整,任何技術本身就是多學科交叉產生的,他已經涉及太多的東西了。所以在這個行業內如果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搞硬件的往往容易忽略軟件方面的東西?,F在哪里有離開軟件的硬件和離開硬件的軟件呢?而且一個工程師不僅要懂得本專業的知識,還要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出色的工程技術人員。培養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是工程師的必修課。知識爆炸的年代里,僅僅靠學校里學來的一點皮毛想成為優秀的工程師是不可能的,70%的知識都要靠自己去學習。很多學校剛畢業的學生并不會自學。拿過一本書來一陣看,看不懂就咬牙看下去,最后仍在一邊。其實自學是非常講究技巧和方法的。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好辦法。我通常把知識分成幾類:1.基礎知識,包括數物化和專業基礎。2.流行的技術,大家都在做的技術。3.未來將要流行的技術,就是你對未來的預測。4.我要用到的技術,就是你工程中急需使用的。5.其他學科的重要進展,緊跟科技發展的腳步是必須的。我通常均勻的分配時間,而不忽略任何任何一個方面的進展。這樣才能保證知識體系的不斷更新和擴充。這只是宏觀上的精力分配。具體的學習過程當然因人而定,但一定要有戰略的進行。工程師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去執行。邏輯不僅僅是體現在程序中更要體現在學習和生活的進程中,也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科學的安排時間,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方案。大家可以參考“大腦思維圖譜”的方法。
工程師做事要嚴謹求實。天宮一號由多少復雜的系統構成,如果每個部件都有99.9%的成功率,恐怕到最后返回的時候連一半的安全性都談不上。所以工程師一定要嚴謹,從整體到每個細節都要有足夠的重視程度。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就是這個道理。工程師不能接受“差不多”這樣的詞匯。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這是工程師最基本的素質。工程師要用指標說話,要用實踐說話,差不多不是工程師的嘴里應該出現的詞匯。工程師還要注重積累,一個好的設計師就是一個好的收藏家。不僅收藏自己的智慧結晶更要收藏別人的智慧結晶。有無數的巨匠和天才將他們智慧沉淀于現代科技之中。所以我們要不斷的積累好的做法和前人的思想。你的周圍會有很多人的很多東西值得你學習,你應該將這些作為財富積累起來,總有一天會發揮出作用。另外我們學習的不僅是簡單的知識更是前人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工程的看法。比如每個人眼中的電阻都不相同,你要主動去了解高手眼中的電阻是什么東西。工程師不要過分的將注意力放到開發本身而看不清“開發”。這樣的話聽起來有些繞口,但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整個開發過程,而不要陷入某個具體問題無法自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遇到問題后容易出現無法自拔的現象,結果一頭霧水什么都是一團糟,這時就需要從更高的角度從新審視問題,找到突破口,而不要鉆了牛角尖。工程師不要輕易問別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有一些同學會經常向老師提出問題,這也是好事,說明某某學生愛學習??晌覀儾⒉惶岢@些,相反的如果能自己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要學會獨立的獵取信息和知識,并從其中得到自己判斷。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在學校的時候有老師去解答,在工作單位又有誰能解答呢?或者當你做的是最尖端的技術時你能去問誰呢!所以工程師要有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要做思想上懶惰的人。中國教育往往要求學生考出高分,答對答案就是好學生。所以老師告訴的答案只要記住就OK。可老師告訴你的答案能說明你自己具備了解題能力嗎?請不要相信這樣的分數,至少它無法反映你的真實水平。
工程師要有《亮劍》精神。用都梁的話說,古代劍客明知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是死也要亮出寶劍,沒有這個本事就別當劍客。“盡管敵強我弱,盡管身陷重圍,我們也要亮劍”。工程師也要敢于挑戰對手,敢于戰勝自己。一項工程如果連做都不敢做還能談成功的問題嗎?成功是一種習慣,一種來源于自己的信心。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工程師即要有個人英雄主義情節又要能融入團隊。出色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何等的寶貴。
我們在崇拜蓋茨和喬布斯的同時不要忘記他們身后龐大而又高效的研發團隊。以一戟之力完成霸業的英雄已不屬于這個時代。所以團隊的合作才是創造神話的必經之路。工程師要有發展的眼光,不僅要能在復雜的技術和市場面前游刃有余,更要對未來的發展態勢做出精確的展望。只有比別人想的遠才能比對手走的更遠。當然這與堅實的基礎和勤奮的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在群雄逐鹿的當今IT界,恐怕需要更多的膽識才能做到。要不斷的關注技術和市場以及其它領域的發展,什么時候這種關注放松,什么時候就會被競爭所淘汰。
要在競爭和解決問題中體會生活,研發和競爭是每個工程師不可避免的現實。大家每天都會遇到新的困難,可這才是工程師的生活,要輕松的活在這些問題之中,并體會其中的快樂和成功時刻的興奮。很多工程師抱怨說做研發太累了,這里的“累”是一種心理的感受,工程師的職業就是不斷的克服困難迎接新的挑戰。我看到做研發時也整天愁眉不展,在同時做幾個大的工程,同時面對幾十個技術難題,就不知所措,到處“救火”,身心疲憊,可沒曾想到是思考結構導致了技術設計根基不牢所導致的。徹底拋棄表層處理方式,深度思考促進技術真正的回到科學原本位上來,我想我們國華的每一個“工程師”每天因為能做這樣的事情而感到非常的快樂和充實,如果哪天自己沒事可做就會覺得很不適應,總要找些問題來思考,契合實際的思路。